kouzi 1
南归阻雪。唐代。孟浩然。 我行滞宛许,日夕望京豫。旷野莽茫茫,乡山在何处。孤烟村际起,归雁天边去。积雪覆平皋,饥鹰捉寒兔。少年弄文墨,属意在章句。十上耻还家,裴回守归路。
我的旅行被大雪阻止于宛许之间,日暮时回眺着京城。
放眼望去四周是一片苍茫的旷野,故乡的山河不知在何处。
一缕孤单的炊烟在村子的边上冉冉升起,迟归的大雁也早已飞到遥远的天边去了。
积雪覆盖了近处的田野和远处的山岗,只有饥饿的老鹰还在寻觅捕捉雪中的野兔。
我从少年时起就摆弄文墨,专注于诗词歌赋。
可惜十次上京城都没有考中,我现在已羞于回家了,只好彷徨而无奈地呆在这回家的路上。
南归:指诗人自长安归故乡。
滞(zhì):不流通,引申为滞留。
宛许:即宛地,泛指南阳以北。
京豫(yù):指洛阳。唐时将洛阳设为东都。因其地属豫州,故称为京豫。
莽(mǎng)茫茫:郊野广漠无际。
乡山:故乡的山脉。
村际:中间。
平皋(gāo):平原。
文墨:写文章。
属意:倾心。
章句:章节与句子。
十上:多次上书。此借此科考落第。
裴(péi)回:徘徊。
参考资料:
1、彭定求.《全唐诗》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6年10月版:第372页
2、孙建军等.《全唐诗》:线装书局,2002年:第1213页
此诗是作者落第后失意归来行至南阳北所作。此诗当作于《岁暮归南山》、《行至汝坟寄卢征君》之后。
《南归阻雪》的作者是孟浩然,被选入《全唐诗》的第159卷第52首。前四句交代时间地点,对京豫的回顾和对乡山的渴望,表现出归途怅惘的情怀。中间四句写黄昏时茫茫雪原所见,“孤烟”、“归雁”、“饥鹰捉寒兔”等,一片荒凉景象,喻示出诗人此时的处境。后四句写自己怀才不遇,仕途坎坷,落第还乡的羞愧心理。全诗表现了诗人心情的忧郁和冷漠。
孟浩然(689-740),男,汉族,唐代诗人。本名不详(一说名浩),字浩然,襄州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,世称“孟襄阳”。浩然,少好节义,喜济人患难,工于诗。年四十游京师,唐玄宗诏咏其诗,至“不才明主弃”之语,玄宗谓:“卿自不求仕,朕未尝弃卿,奈何诬我?”因放还未仕,后隐居鹿门山,著诗二百余首。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“王孟”。 ...
孟浩然。 孟浩然(689-740),男,汉族,唐代诗人。本名不详(一说名浩),字浩然,襄州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,世称“孟襄阳”。浩然,少好节义,喜济人患难,工于诗。年四十游京师,唐玄宗诏咏其诗,至“不才明主弃”之语,玄宗谓:“卿自不求仕,朕未尝弃卿,奈何诬我?”因放还未仕,后隐居鹿门山,著诗二百余首。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“王孟”。
黄待制病中以诗寄之。宋代。释宝昙。 故山馀地亦嶙峋,中有掖垣梧十寻。自是万金医国少,人皆三事望公深。茂陵多病书成帙,季子来归雪满簪。试与共观天下士,弥缝一世果何心。
次韵黄侍郎海棠花下怯黄昏七绝。宋代。魏了翁。 唐人春深题,用韵工车斜。逐逐语言去,谁欤真识花。
商高宗陵庙诗。宋代。李廌。 筑岩胥靡继甘盘,此道寥寥不复存。古庙秋风尘黯黯,故陵烟树月昏昏。君臣难遇真千载,岸谷谁知旧九原。魏尚端能似颇牧,独无新梦到天阍。
挽大溪姚祥叔即南。宋代。戴复古。 庆门今独盛,旧族有光华。日坐不欺至,天兴积善家。山林娱晚境,书史是生涯。手种堂前桂,君看身后花。
答建士谢旿二首。宋代。刘克庄。 贽余一两卷,览罢恍然惊。老子犹坚壁,偏师忽劫营。今人轻雅道,造物靳诗名。自笑空空者,将何赠尔行。
凯歌。。项安世。 今年三月三,乐事今古稀。嘉陵江到武昌口,此时此日同□□。北人不敢恃鞍马,西人不敢凭山溪。德安有高悦,匹马穿重围。入城助守胆如斗,出城决战身如飞。城中扶出王与季,城外逐出信与随。襄阳有赵淳,默坐谁得窥。一日熏尽西山狐,二日网尽东津鲵。三日开门看江北,一人一骑无残遗。兴安有安丙,谈笑戮吴曦。伪王乱领出深谷,长史捷布登前墀。铜梁玉垒见天日,瞿塘滟滪无蛟螭。鄂州有老守,头白尚能诗。上言吾君善委任,下言吾相能指麾。国家九九八十一万岁,璘雏褒孽休狂痴。
kouzi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