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内容

kouzi 1

《忆昔》

忆昔朗读

忆昔从戎出渭滨,壶浆马首泣遗民。

夜栖高冢占星象,昼上巢车望虏尘。

共道功名方迫逐,岂知老病只逡巡。

灯前抚卷空流涕,何限人间失意人。

译文

回忆往日曾随军强渡渭水,在马背上看着遗民提着酒浆对我们哭诉。

夜里躺在高山上看着繁星,白天又在战车上眺望着胡虏逃跑的烟尘。

都认为功名屈指可得,谁知道老了病了只能独自徘徊。

一盏青灯下握着书卷徒然痛哭,怎会想到竟是这世上的失意之人。

注释

壶浆:指酒浆。

高冢:即高山。

迫逐:等于说很快可以求得。

逡巡(qūn xún):因为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或退却。

卷:指史籍。

流涕:流泪。

《忆昔》创作背景

  乾道八年(1172),陆游接受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,赴南郑(汉中)襄赞军务,遂在当时的抗金重地南郑过了一段令他毕生难忘的军旅生活。诗人晚年,写了相当多的诗词回忆他这段军旅生活,这首诗就是其中一首。此诗写于宋宁宗庆元三年(1197),当时诗人处于闲职,以中奉大夫衔提举冲祐观。

参考资料:

1、缪钺 等.宋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7:1479

  “忆昔”这个题目,一般地说都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:对昔日生活的回顾和由此产生的感想。这首诗即分两部分来写。

  前两句写初到南郑。从南郑跨越秦岭,出大散关,即临渭河,所以说“出渭滨”。首句写作者当年曾随军强渡渭水,次句写关中百姓慰问宋军,并向他们泣诉在被占区所受到的屈辱,言外之意就是殷切期望宋军收复失地。三四句写在南郑的活动。这两句用“昼”“夜”概括全天活动,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以全部精力投入到北伐准备工作的炽烈感情。

  后四句是忆后的悲愤心情。“共道功名方迫逐”,用“大家都认为”功名屈指可待来展示诗人当年的壮志。“岂知老病只逡巡”,用“没有料到”作转折,使前面句句之意急转直下,至末二句则与前半首形成鲜明对比。如今他一边抚摸书卷,一边流泪。诗人灯下披览史书,联想自己,不由得悲从中来。

  此诗在章法上,每两句构成一个小的意群,再由这四个链条组成全篇,结构天成,思路精密。语言运用上,作者深于锤炼,比如“壶浆马首泣遗民”,一句三意,写尽了北方遗民的心情。第六句用“逡巡”写眼前,不仅表现了一个“老病”者的行动特征,而且刻画出一个有志之士无法施展抱负的彷徨心理。

陆游

陆游(1125—1210),字务观,号放翁。汉族,越州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,南宋著名诗人。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,高宗时应礼部试,为秦桧所黜。孝宗时赐进士出身。中年入蜀,投身军旅生活,官至宝章阁待制。晚年退居家乡。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,内容极为丰富。著有《剑南诗稿》、《渭南文集》、《南唐书》、《老学庵笔记》等。 ...

陆游朗读
()

更多古诗词

明代施渐

孟月逢春早,时芳欲满林。

偶同长者席,况似谷中音。

()
宋代华岳

青帝明朝下玉京,先教滕六掩车尘。

梅花笑我三年腊,椒叶争他一夜春。

()
宋代赵抃

倾国铅黄不假施,吴兵勍敌顿凌夷。苧罗石在千馀载,好事公今尚作诗。

()

壁上苔痕字,回头十二年。方平犹眼底,江令是生前。

童子来扶杖,山僧试煮泉。浪中惊准出,塔下古蛟眠。

()

盈盈花雾侵帘轴。筠蓝渐遣开金菽。夕照泛疏棂。雏蜂趱落英。

几回人倦倚。独对苍茫际。叫破一声声。长空归雁鸣。

()

无事江头弄碧波,分明掌上见嫦娥。不知李谪仙人在,曾向江头捉得么。

()

kouzi 2